联系热线:18834220191

首页 > 新闻动态 > 行业新闻

长三角一体化探索智慧医疗破除壁垒,产业集群势能即将爆发

行业新闻 2024-07-14

  通过各类前沿项目,下沉到基层和家庭,来打通三省一市的医疗壁垒,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至今已“探路”一年多的时间。

  产业落地、信息先行,是夯实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关键。“在即将完成规划的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内,初步设想会有几类产业,一类如创新性的集群经济如生物医药、集成电路等,另一类则是数字经济如‘互联网+’、‘AI+’与实体企业的结合等,还有一类是围绕淀山湖周边的生命健康产业等。”在5月10日举行的2019长三角智慧医疗国际高峰论坛上,有专家如此表示。

  2019年被认为是智慧医疗爆发式增长的元年。相关报告显示,我国智慧医疗市场在2018年约为700亿元,预计到2020年,该领域投资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。

  数据和互联网的赋能固然提升了医疗质量,但归根结底该如何有效促进长三角医疗融合?在医保经费有限的条件下,可供选择的医疗科技项目应接不暇,医生该如何甄别?一体化加速,院方、患者等各方利益究竟怎样平衡?诸位长三角智慧医疗领域的实践者给出相应解答。

  医院的选择与博弈

  关于智慧医疗,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理事长朱仁明将其解读为“smart healtycare”,一方面是为医疗技术赋予了更多人性化、个性化的含义,另一方面也将对医疗的理解正式与人类健康画上了等号。

  智慧医疗在医院应用最广泛的场景包括影像诊断、急诊治疗、机器人手术等。对于医院管理者来说,如何借助这些智慧手段改变现状、解决实际问题才是重点。

长三角一体化探索智慧医疗破除壁垒,产业集群势能即将爆发

  首先,从整体来看,智慧医疗手段成为上下医院之间实现分级诊疗的“利器”,这一点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各大地市级医院感触颇深。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院长高臻如此描述:“早从2010年开始,松江就实现了检验的集约化。当时由政府投资约1000万元买了一条流水线,每天早晨由区内5辆冷链运输车将检样送到我院,下午4点我院将报告发回各社区;2014年,我们还建了病理中心,负责收集并读片宫颈癌筛查等工作。”

  信息一旦互联,必然会加大病患转诊率,这会和医院想要将病人留在本地的诉求相违背。安徽铜陵市人民医院院长戴晏认为:“还是要将医院自身做大做强。我院转诊率约为10%,低于安徽省平均约35%的转诊率,这主要是由于分步骤地将学科进行专业化分类,推行以疾病为中心的资源整合平台,和实践看病缴费挂号全上网的移动互联网模式。”

  将筛查与检测延伸到基层,也是智慧医疗的重大实践。“在长三角地区,我们的尿液检测设备预计将在下半年进入江苏盐城、南京,安徽宣城、浙江嘉兴等地的中心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。”朱仁明告诉记者,“病人可以发现早期肾脏疾病,及早预防与治疗,疑难问题还能传回系统由专家进行分析。”

  “每年财政给到我院的经费只占5%,学科建设、设备支出等都要靠医院的盈利来实现,压力很大;我们已经上马了40多个信息化项目,一个都不允许走回头路。”戴晏说。

  其次,医院需要将有限的经费投入在产出比最大的智慧板块上,其中,以疾病为中心的脑卒中救治平台便是基于需求、技术诞生的最好案例。上海长海医院的卒中救治网络就在业界被高度认可,在该救治网络下,卒中发病率可进一步被降低。

长三角一体化探索智慧医疗破除壁垒,产业集群势能即将爆发

  “这需要不断缩短院内诊断救治的流程,把院内流程和院前120衔接,同时也要把不同层级医院的信息互联,才能使患者无论在哪个地方发病,都能得到快速诊断与治疗。在此基础上,病人到院到溶栓的时间,有望缩短到60分钟内。”该院神经外科主任刘建民表示。

  再次,智慧手段的介入,仍需平衡各方经济利益。医院是各类系统、设备、产品最直接的甄别与操作者,且直接面对患者,其理性回归尤为重要。

长三角一体化探索智慧医疗破除壁垒,产业集群势能即将爆发

  “不要说医联体,就连医院与分院的关系也很微妙。”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网络医学中心主任曹漪洁认为,“还是要从实际出发。对于医院来说,目前诊疗在医保层面没有打通,其盈利方式仍需要聚焦在传统的药品、器械,或者将这些内容整合到医院生态圈内。其中,病理、影像、急诊是可以发力的领域,院内数据、第三方便携式设备的数据均可作为来源。”

  由此可见,长三角医疗一体化的前提,是医院之间、医联体之间真正的数据信任与共享;接下来,需要根据分级诊疗制定一个差异化、个性化诊疗模式,最终在保障医院收入稳定的基础上推进融合。

  不可估量的聚集势能

  在现有路径下,智慧设备与模式迫切地进入医院体系,并通过互联网布局衍生到社区、家庭,患者则为自身的个性化需求进行付费。而再往前端看,如何评估、孵化这类医疗与互联网、AI结合下的企业,背后的环境与支撑也是关键。

  目前在长三角地区,以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城为核心,泰州和无锡的生产基地为两翼的格局已基本形成。产业高度聚集、聚焦也为企业创造了更多发展机会。

  其中,知识产权作为智慧医疗企业核心内容,需要被重点保护。官方统计,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专利数占到全国总量的近1/3;对于智慧医疗类企业,其申请专利客体包括品牌保护、研发成果、大量合法数据、软件著作权等。

  早在2015年,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了首个智慧医疗知识产权运营平台IHIP,集专利、商标、版权等于一体。

  据悉,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联盟也在近日成立。“目前针对关键产业、技术,我们会加快知识产权审查周期;比如通过保护中心申请的发明专利时间,会从原来的三年左右极大地缩短到3个月左右。”中国(浦东)知识产权中心主任何瑛表示。

  同时,产业高度聚集,也为园区内企业的技术跨界、区域输出带来可能。张江促进会秘书长丁邵琼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:“张江有许多人工智能与医疗跨界结合的案例,比如某生物医药企业正考虑拓展慢病业务,逐步培养病人输入数据以实现自我疾病管理;另一家企业‘亮风台’原本是做AR眼镜的,如今也运用到了医学手术勘测中来。”

  产业集群效应也正在向周边溢出。江苏九天医疗董事长支建道告诉第一财经记者,“受国药和青浦区政府委托,我们在青浦规划了一个‘医养大世界’,产业方面,我们设计了数字智能园区,支持双向飞地经济;比如与启东方面形成企业双向落户,税收分成。”

  记者了解到,以色列mHealth与长三角医疗发展联盟的项目也正持续进行,并将于下半年在金桥建设双边孵化加速器。“国情特点使得以色列较多地支持创业者的短期打算,这与中国大有不同;双方的合作有利于技术、观念、活力的多重互补。”mHealth Israel 的创始人Levi Shapiro 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。

  回归到本源,由数据支撑下的智慧医疗企业,也将在长三角领域正式迈入数权经济。

  支建道告诉记者,贯穿区块链技术的“健康链”云平台已获最高法、最高检的认证,“这意味着医疗大数据的应用合法化,通过区块链技术、手机盾技术,对病人数据进行单次授权,在区块链上签订合同,未来所有在平台上产生纠纷的主体也将实现快速追溯、确权。”

  目前,长三角智慧医疗发展联盟的参与城市有20余个,智慧医疗企业80余家,一系列全球领先技术应用如数字机器人手术室、脑卒中综合信息平台已在联盟中扎根;未来,长三角一体化健康旅游指数、以疾病为中心的产业协作平台将持续推出。